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回答1

  1.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突触 D.反射弧

    2. 在神经元中,负责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树突 B.轴突 C.细胞体 D.突触间隙

    3.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是( ) A.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B.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始终保持内负外正 D.始终保持内正外负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需要借助递质实现 B.耗能但无方向性 C.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D.由于存在时间延搁,所以传递速度较慢

    5. 关于突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缝隙连接 B.突触小泡内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C.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D.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_____反应。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3.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___两部分。
    4.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____。
    5. 一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树突,但是通常只有一个______。
    6.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会通过融合的方式将内部的______分泌到突触间隙中。

    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 ( )神经元的轴突长度一般比树突长,且传导速度较快。
    2. (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3. (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4. ( )每个神经元都至少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
    5. (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控制着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四、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 阈值
    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 反射弧

    五、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 简要说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什么区别?

    六、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计15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某患者因车祸导致脊髓横断损伤,损伤部位位于颈椎水平。该患者可能表现出哪些症状?如何进行护理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1. 根据脊髓横断的位置,该患者可能失去哪些部位的感觉和运动能力?
    2. 为了减轻可能的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患者呼吸?
    3.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采取什么措施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4. 如何在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同时确保其安全性和舒适度?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 B - 负责信息传递功能的是轴突。
    3. B -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4. A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
    5. A - 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没有直接的缝隙连接。

    二、填空题

    1. 有规律的
    2. 反射弧
    3. 周围神经系统
    4. 脊髓
    5. 轴突
    6. 神经递质

    三、判断题

    1. 错 - 神经递质也存在于突触间隙。
    2. 错 - 有些神经元只有轴突而无树突。
    3. 错 - 大脑皮层不控制所有生命活动,比如心跳等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四、名词解释

    1. 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去极化型神经递质引起的,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
    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超极化型神经递质引起的,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
    4. 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回路。

    五、简答题

    1. 反射弧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
    3. 传入神经:将信号从感受器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
    4. 神经中枢:分析整合来自传入神经的信号,并决定是否发出反应指令。
    5.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发出的信号传递给效应器。
    6. 效应器:接收并执行传出神经的信号,产生相应的效应。

    7.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区别:

    8. 传导模式不同
      •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基本上是一种电信号的传导。
      • 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则是通过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的释放和接收实现的,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的传递。
    9. 传导速度不同
      •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对较快,因为它是基于电信号的传播。
      • 而神经元间的传递则相对较慢,因为它涉及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扩散以及与其相应受体的结合等一系列生化步骤。
    10. 单向传递原则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即可以从细胞的任一端传导至另一端。
      • 但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遵循单向传递的原则,即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

    六、综合应用题

    1. 该患者可能失去颈段以下的所有感觉和运动能力,具体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2. 为帮助患者呼吸,可能需要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其他辅助设备,以确保肺部通气。
    3. 为了防止压疮,应该定期变换患者的体位,并对易受压的骨隆起处进行适当的支撑和减压。
    4. 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非创伤性的方法来管理疼痛,例如使用合适的药物、提供心理支持以及调整环境以提高舒适度。同时,要确保患者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伤害。
    chen 2024-04-28 0 回复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