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

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

回答1


  1.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一) 中国古代史部分(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1分)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下哪一项思想主张? A. “仁者爱人”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天人感应”
    2. A. "仁者爱人" 是孔子的核心伦理学说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以仁爱之心相待。

    3. 秦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以下哪项措施? A. 推恩令 B. 郡县制 C. 行省制度 D. 三省六部制

    4. B. 郡县制是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取代了之前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5.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的主要对手是谁? A. 刘备 B. 袁绍 C. 孙权 D. 张鲁

    6. B.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7.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8.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流动,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士进入仕途,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9.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唐朝的衰落? A. 安史之乱 B. 陈桥驿兵变 C. 靖康之耻 D. 土木堡之变

    10. A. 安史之乱是唐代中期的一场内战,这场战争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导致了其由盛转衰的局面。

    11. 元朝时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进行?

    12. 元朝时,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这条古老的商路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

    13. 明朝初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其最远到达了哪里?

    14.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一次和平友好的航行,展示了中国的海上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包括哪些?
    2.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包括《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这些条约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并被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 洋务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 洋务运动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近代工业企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5. 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有哪些?

      •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主要有光绪皇帝以及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6.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科学”(赛先生,Science)。
    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8.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

      •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武汉会战。尽管最终失守,但此役消耗了大量日军的有生力量,使其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10.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功典范是?

      •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代表,自1980年代设立以来,实现了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惊人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一) 中国古代史部分(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markdown 材料一: 贞观年间,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政治清明;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开疆拓土,加强了对西域和突厥的控制;对外交往频繁,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都体现了开放的文化政策。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贞观年间的社会呈现出一片盛世景象。 1. 根据材料一,列举唐太宗采取的治国措施。 - 唐太宗采取了以下几项重要的治国措施: - 虚心纳谏,知人善任,确保政治清明。 - 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 - 积极开拓疆土,加强对西域和突厥的控制。 - 鼓励对外交往,如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展现了开放的文化政策。

    1. 结合材料一,说明贞观年间社会呈现出的“盛世景象”是如何形成的。
    2. 贞观年间的“盛世景象”是由于唐太宗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和有效治理所导致的。他的开明领导风格、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积极的扩张战略,以及对文化和宗教的包容态度,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强大和社会稳定的环境。这使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文化交流活跃,从而形成了所谓的“盛世”局面。
    (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markdown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才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 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以上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它仍然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来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他们缺乏足够的组织力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无法形成足够的力量去对抗帝国主义势力和国内的封建势力。此外,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这也限制了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因此,辛亥革命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但在实质上并没有触动旧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

    3. 请解释五四运动如何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的学生爱国运动,它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热情,促使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使得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发展动力,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道路。

    三、论述题(15分)

    试论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 - 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 民族意识的觉醒:抗战期间,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 - 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顽强抗争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支持。美国、苏联等大国先后向中国提供援助,提高了中国在二战后的国际地位。 - 解放战争的背景: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因对战后安排的分歧而引发了内战,即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新中国的成立,影响了此后数十年的中国政治格局。 - 社会结构的变迁:抗战期间,农村地区的游击战和根据地的建设,加速了城市资源向乡村转移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中国的城乡关系和社会结构。 - 经济的重建与发展:战后,国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重建工作,同时也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这些努力为日后台湾地区和大陆的经济复苏打下了基础。 -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抗战文艺作品的大量涌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宝库,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希望。

    抗日战争不仅是近代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最重要战争之一,也是塑造现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因素。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

    zhao 2024-04-28 0 回复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